身在职场 一定要了解的这八条法则
【导语】身为职场人,必须要知道和了解一些规则,这里给大家八条法则,职场人必要要清楚的!
01不要“解答”问题 而是“解决”问题
当老板这边让你准备方案,那边又要你开策划会,开完还问你“方案怎么还没交”。是不是觉得没办法、没时间呢?其实可以换一个思路——仔细想,策划会在当时真的一定要马上开吗?跟老板说,往后延两天,但保证直接交出完整漂亮的策划案,老板会不答应吗?
职场不像考试,不是所有的题都要答。老板不是老师,心里根本没有标准答案。你不能把他安排的“任务”当成“标准作业”去做。职场不需要“解答问题”,而是需要“解决问题”。
02过来人的建议 没那么值得
有一类“过来人的建议”,千万不要听。就是那种不断戳你的软肋,用你的缺点打击你,以此来树立他自己的权威。
【比如】你“对文字敏感,点子多有创意”,他却总盯着你“数据能力不行”,告诉你没有数据能力,文字再好也没用。人很容易被“戳中软肋”,于是你忙不迭地认错,按部就班地照做。
如果遇上那些所谓“善意”的建议,不妨这样对待:“如果我要逼着自己成为别人,那到头来,我谁也不是。我欣赏他人的才华,但我也有自己的坚持。”
03学会借力 借力也是一种能力
很多职场人,特别努力地解决问题,唯独不会“努力地去借力”。原因是想不到还可以借力,或者是从心底就不认同借力这种方法。觉得这是我自己的事,麻烦别人显得自己很无能。
但真要说无能,你一个人忙活了半天,事还没做好,那才叫无能。借力可以靠“说”,借力也可以靠“做”。职场中,借力也是一种能力,在某些时候,它甚至比“执行力”更重要。
04接到新任务 要确认这两件事
接到老板的新任务时,是不是马上回“好的”?最恰当的反应是问两句话:1、确定完成时间。 主动告诉他“我会什么时候完成”。2、明确工作要求。“这个方案我会做到什么程度”。
【比如】“好的,我会根据会上讨论把方案做出来。结论主要是这三点,这个方案的使用目的是让参会人员再次确认,并提交给客户。我明天下午 3 点前交给您初稿,您看可以吗?”
核对一遍你的理解和老板的理解是否一致,避免理解出现偏差导致的动作偏差。
05与其总问“为什么” 不如问问“怎么办”
面对同事迟到,问“你为什么总迟到”,这是对一个人的否定,而且是“不管说什么我都定义为借口”的否定,搞不好反而会激发消极抵抗。如果换了一个问题:“那你觉得怎么样才能避免迟到啊?”效果就大不一样了。
比如:
为什么你的文案总出错别字——怎么做才能避免你的错别字?
为什么这个目标你完不成——怎么才能完成这个目标呢?
“你为什么总迟到”,这是对过去的追责,是“解决不了的问题”;而“你怎么才能不迟到”,这在管理上叫“机会型问题”,是对未来的启发。
用对未来的启发,解决过去的问题,事半功倍。
06用金字塔原理 提升沟通效率
我们思考问题的习惯思维,第1层是先想“发生了什么”,第2层是“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”,第3层是“我要做什么”,高手会再多思考一层“我要跟对方实现什么”。
能先了解主要的观点结论,再了解次要的、为主要结论提供支撑的原因,比如你是怎么思考的,具体发生了什么。这就是“金字塔沟通原理”。
想让别人听进去,首先,你说的得是对方关心的。
07工作沟通 别用形容词
很多人的沟通,只是自以为沟通了,事实是对方根本没有理解。有个方法很好用,叫做“说具体”。
【比如】老板让你提意见时,不要说“我感觉不够好,我感觉有点长”,而要说“具体哪里不够好,具体哪里有点长,要怎么优化”,因为“感觉”不靠谱,“具体”才落地。
汇报工作时,不要只用形容词,“这次转化率很不错”“我们比XX做得好”,而要说“这次转换率提高了 5%,我们比XX同期增长了接近 60%”。
对形容词的想象因人而异,数字才更准确。
08定期汇报工作非常重要
当老板问你,事情做得怎么样了,就意味着,他已经处于“不知情”的状态中,这就是你的失职了。
1、时间上。跟老板建立定期汇报制度,比如两天一次,或者一周一次。可以跟老板确认:“老板,你希望我几天跟你汇报一次进度,既能节约你的时间,又能及时获得你的建议?”
2、形式上。选择老板和你都比较习惯的风格。德鲁克先生早就告诉我们——你不必喜欢、崇拜或憎恨你的老板,你必须管理他,让他为你的成效、成果和成功提供资源。这就叫做“向上管理”。
老板也是人,他也需要安全感,他也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合作方式。我们当然可以花时间吐槽他,也可以选择因人而异地去“管理”他。
学会汇报工作,是让你晋升的重要法则。